他有很多重身份,导演、全国人大代表、电影展创始人、制片人、编剧、企业法定代表人、学院院长。这代表贾樟柯有很多考量,在复杂中寻找平衡,正如他的一部部电影。
贾樟柯,这是个模糊又鲜明的人。
他有很多重身份,导演、全国人大代表、电影展创始人、制片人、编剧、企业法定代表人、学院院长。这代表贾樟柯有很多考量,在复杂中寻找平衡,正如他的一部部电影。
“这可能是我们这个团队做的最后一届平遥国际电影展。早离开,早培养新团队,让它获得独立生命力这是非常急需的。我们选择在它强壮的时候离开。”10月18日,在第四届平遥国际电影展闭幕前一晚,贾樟柯在突然举行的发布会上说。此前一天,他还在与平遥电影宫主创设计师廉毅锐共同行走园区,回忆建造时的苦与乐。
最近的贾樟柯有些疲惫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平遥无数次碰到他,眼袋突出,眉目低垂。“我们都不敢问他为什么。”接近贾樟柯团队人士称,对于“退出”的决定,他们也很意外。
在“卧虎”“藏龙”“首映”等5个官方单元展映的五十余部影片中,43.4%为全球首映,88.7%为亚洲首映,中国首映率达100%。这是今年平遥影展取得的成绩。此外,今年平遥影展实现了百分百市场化运营。
风险
实际上,平遥电影展最终收归政府主办,一直都是大概率事件。
截至目前,包括北京、上海、长春、丝路在内的国内主流国际电影节,均为政府机构主办。相对破圈的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,一直处于暧昧地带,今年在成都举办的某电影展,则在举行期间取消。
平遥电影展才是那个真正的例外。此前,山西官方将平遥电影展模式总结为“政府指导、影人主办、市场运作”。它体现在,平遥县政府为影展提供了所有基础设施投资及千万级别的经费补贴(今年已取消),运作由贾樟柯团队负责。
“我们本来有一个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计划,平遥电影展是其中重要部分,参加电影展的艺术片就能陆陆续续在艺术电影业系统发行。联盟计划推动相对较慢,就先做了平遥电影展。”此前专访中,平遥国际电影展艺术总监马可?穆勒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。作为国际知名策展人,马可?穆勒是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史上任期最长的一届主席,此外,还先后担任佩萨罗(1982-1989)、鹿特丹(1989-1991)和洛迦诺(1992-2000年)电影节主席,曾获中国政府颁发的“国务院荣誉奖”。
选择平遥有着偶然与必然。马可?穆勒坦承,他曾考虑过汾阳(贾樟柯故乡),但最终落定平遥。
这种“合适”,一方面是平遥的天分,另一方面,也是地方政府的努力。九成文化旅游投资董事长王在盼是中间牵线人。在2016年,贾樟柯透过王在盼向平遥县政府表达了电影展落户的想法,随后县、市两级政府联动,项目很快落地。马可?穆勒透露,在之前的2015年,电影展就已开始筹备。
地方政府直接将自己定位为“服务性角色”。“如果政府管得太多,投入得太多的话,这个节庆工作走不下去,必须要逐渐逐渐市场化,走市场化的路子,这样才更有生命力,市场起决定性作用。”平遥旅发委主任侯世俊告诉记者。
另据多位地方政府人士透露,平遥县政府,相对贾樟柯团队,要弱势很多。这也解释了,当贾樟柯宣布退出影展后,当地政府人士对外表态“并不知情”。
跟贾樟柯接触比较多的是省级政府。在2018年平遥电影展举行期间,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亲自来到平遥调研影展。“它(平遥电影展)已经成为山西深化全面对外开放的一张新名片,还有力带动了山西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等。”骆惠宁在考察中称。2019年底,骆惠宁进京任职,现为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。
基于当下环境,对贾樟柯来说,从来都不是平遥电影展的实际拥有者,对影展的掌控度,更多基于与相关部门的互信程度。
来来去去,皆有可能。
未来
做电影展不容易,甚至难过拍电影。
在今年电影展期间,贾樟柯透露,每天就睡两三个小时。他的妻子赵涛,在微博中表示,“为影展求人”是常态。